原文
岷山在蜀郡氐道县,大江所出,东南过其县北。岷山即渎山也,水曰渎水矣。又谓之汶阜山,在徼外,江水所导也。《益州记》曰:大江泉源,即今所闻,始发羊膊岭下,缘崖散漫,小水百数,殆未滥觞矣。东南下百余里,至白马岭,而历天彭阙,亦谓之为天彭谷也。秦昭王以李冰为蜀守,冰见氐道县有天彭山,两山相对,其形如阙,谓之天彭门,亦曰天彭阙。江水自此已上,至微弱,所谓发源滥觞者也。汉元延中,岷山崩,壅江水,三日不流。扬雄《反离骚》云:自岷山投诸江流,以吊屈原,名曰《反骚》也。江永自天彭阙东径汶关,而历氐道县北。汉武帝元鼎六年,分蜀郡北部;置汶山郡以统之。县本秦始皇置,后为升迁县也。《益州记》曰:自白马岭回行,二十余里至龙涸,又八十里至蚕陵县。又南下六十里至石镜。又六十余里而至北部,始百许步。又西百二十余里,至汶山故郡,乃广二百余步。又西南百八十里至湿坂,江稍大矣。故其精则井络缠曜,江汉昞灵。《河图括地象》曰:岷山之精,上为井络。帝以会昌,神以建福;故《书》曰:岷山导江,泉流深远,盛为四渎之首。《广雅》曰:江,贡也。《风俗通》曰:出珍物,可贡献。《释名》曰:江,共也。小水流入其中,所公共也。东北百四十里曰崃山,中江所出,东注于大江。崃山,邛崃山也,在汉嘉严道县。一曰新道,南山有九折坂,夏则凝冰,冬则毒寒,王阳按辔处也。平恒言是中江所出矣。郭景纯《江赋》曰:流二江于崌、崃。又东百五十里曰崌山,北江所出,东注于大江,《山海经》曰:崌山,江水出焉,东注大江。其中多怪蛇。江水又径汶江道。汶出徼外岷山西,玉轮坂下而南行,又东径其县而东注于大江。故苏代告楚曰:蜀地之甲,浮船于汶,乘夏水而下江,五日而至郢,谓是水也。又有湔水入焉。水出绵虒道,亦曰绵虒县之玉垒山。吕忱云:一曰半浣水也。下注江。江水又东别为沱,开明之所凿也。郭景纯所谓玉垒作东别之标者也。县即汶山郡治,刘备之所置也。渡江有笮桥。江水又历都安县。县有桃关、汉武帝祠。李冰作大堰于此,壅江作堋。堋有左、右口,谓之湔堋,江人郫江、捡江以行舟。《益州记》曰:江至都安堰其右,捡其左,其正流遂东,郫江之右也。眉山颓水,坐致竹木,以溉诸郡。又穿羊摩江、灌江,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邮,作三石人,立水中。刻要江神,水竭不至足,盛不没肩。是以蜀人旱则藉以为溉,雨则不遏其流。故《记》曰:水旱从人,不知饥馑,沃野千里,世号陆海,谓之天府也。邮在堰上,俗谓之都安大堰,亦曰湔堰,又谓之金堤。左思《蜀都赋》云西逾金堤者也。诸葛亮北征,以此堰农本,国之所资,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,有堰官。益州刺史皇甫晏至都安,屯观坂。从事何旅曰:今所安营,地名观坂,上观下反,其征不祥。不从,果为牙门张和所杀。江水又径临邛县,王莽之监邛也。县有火井、盐水,昏夜之时,光兴上照。江水又径江原县,王莽更名邛原也,都江水出焉。江水又东北径郫县下,县民有姚精者,为叛夷所杀,掠其二女。二女见梦其兄,当以明日自沉江中,丧后日当至,可伺候之,果如所梦,得二女之尸于水,郡、县表异焉。江水又东径成都县,县以汉武帝元鼎二年立。县有二江,双流郡下。故扬子云《蜀都赋》曰:两江珥其前者也。《风俗通》曰: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,开成都两江,溉田万顷。江神岁取童女二人为妇。冰以其女与神为婚,径至神祠,劝神酒,酒杯恒澹澹,冰厉声以责之,因忽不见。良久,有两牛斗于江岸旁,有间,冰还,流汗,谓官属曰:吾斗大亟,当相助也。南向腰中正白者,我绶也。主簿刺杀北面者,江神遂死。蜀人慕其气决,凡壮健者,因名冰儿也。秦惠王二十六年,遣张仪与司马错等灭蜀,遂置蜀郡焉。王莽改之曰导江也。仪筑成都以象咸阳。晋太康中,蜀郡为王国,更为成都内史,益州刺史治。《地理风俗记》曰:华阳黑水惟梁州。汉武帝元朔二年,改梁曰益州,以新启犍为、牂柯、越巂,州之疆壤益广,故称益云,初治广汉之雒县,后乃徙此。故李固《与弟圄书》曰,固今年五十七,鬓发已白,所谓容身而游,满腹而去,周观天下,独未见益州耳。昔严夫子常言:经有五,涉其四,州有九,游其八。欲类此子矣。初,张仪筑城,取土处去城十里,因以养鱼,今万顷池是也。城北又有龙堤池,城东有千秋池,西有柳池,西北有天井池。津流径通,冬夏不竭。西南两江有七桥,直西门郫江上,曰冲治桥,西南石牛门曰市桥,吴汉入蜀,自广都令轻骑先往焚之。桥下谓之石犀渊,李冰昔作石犀五头,以厌水精,穿石犀渠于南江,命之曰犀牛里,后转犀牛二头,一头在府市市桥门,一头沉之于渊也,大城南门曰江桥,桥南曰万里桥,西上曰夷星桥,下曰笮桥。南岸道东有文学,始文翁为蜀守,立讲堂,作石室于南城。永初后,学堂遇火,后守更增二石室。后州夺郡学,移夷星桥南岸道东。道西城,故锦官也。言锦工织锦,则濯之江流,而锦至鲜明,濯以他江,则锦色弱矣,遂命之为锦里也。蜀有回复水,江神尝溺杀人,文翁为守,祠之,劝酒不尽,拔剑击之,遂不为害。江水东径广都县,汉武帝元朔二年置,王莽之就都亭也。李冰识察水脉,穿县盐井,江西有望川原,凿山崖度水,结诸陂池,故盛养生之饶,即南江也。又从冲治桥北折曰长升桥。城北十里曰升仙桥,有送客观,司马相如将人长安,题其门曰:不乘高车驷马,不过汝下也。后人邛蜀,果如志焉。李冰沿水造桥,上应七宿,故世租谓吴汉曰:安军宜在七桥连星间。汉自广都乘胜进逼成都,与其副刘尚南北相望,夹江为营,浮桥相对。公孙述使谢丰扬军市桥出汉后,袭破汉,坠马落水,缘马尾得出,入壁。命将夜潜渡江就尚,击丰,斩之于是水之阴。江北则左对繁田,文翁又穿湔以溉灌繁田千七百顷。湔水又东绝绵洛,径五城界,至广都北岸,南入于江,谓之五城水口,斯为北江。江水又东至南安为壁玉律,故左思云东越玉津也。
又东南过犍为武阳县,青衣水、沫水从西南来,合而注之。
县故大夜郎国,汉武帝建元六年,开置郡县。太初四年,益州刺史任安城武阳。王莽更名郡曰西顺,县曰戢成。光武谓之士大夫郡。有江人焉。出江原县,首受大江,东南流至武阳县,注于江。县下江上,旧有大桥,广一里半,谓之安汉桥。水盛岁坏,民苦治功。后太守李严凿天社山,寻江通道。此桥遂废。县有赤水,下注江。建安二十九年,有黄龙见此水,九日方去。此县藉江为大堰,开六水门,用灌郡下。北山,昔者王乔所升之山也。江水又与文井江会,李冰所导也。自莋道与蒙溪分水,至蜀郡临邛县,与布仆水合。水出徼外成都西沈黎郡。汉武元封四年,以蜀都西部邛莋置,理旄牛道,天汉四年置都尉,主外羌,在邛峡山表。自蜀西度邛莋,其道至险,有弄栋人渡之难,扬母阁路之阻。水从县西布仆来,分为二流。一水径其道,又东径临邛县入文井水。文井水又东径江原县,县滨文井江。江上有常氏堤,跨四十里。有朱亭,亭南有青城山,山上有嘉谷山,下有蹲鸱,即芋也。所谓下有蹲鸱,至老不饥,卓氏之所以乐远徙也。文井江文东至武阳县天社山下,入江。其一水南径越巂邛都县西,东南至云南郡之青岭县,入于仆。郡本云川地也,蜀建兴三年置。。仆水又南径永昌郡邪龙县而与贪水合。水出青蛉县,上承青蛉水,径叶榆县,又东南至邪龙入于仆。仆水又径宁州建宁郡,州故康降都督屯,故南人谓之屯下。刘禅建兴三年分益州郡置。历双柏县,即水入焉,水出秦臧县牛兰山,南流至双柏县,东注仆水。又东至来唯县入劳水。水出徼外,东径其县,与仆水合。仆水东至交州交趾郡泠县,南流入于海。江水自武阳东至彭亡聚。昔岑彭与吴仅溯江水人蜀,军次是地,知而恶之。会日暮不移,遂为刺客所害。谓之平模水,亦曰外水。此地有彭冢,言彭祖冢焉。江水又东南径南安县,西有熊耳峡,连山竞险,接岭争高。汉河平中,山崩地震,江水逆流。悬溉有滩,名垒坻,亦曰盐溉、李冰所平也。县治青衣江会,衿带二水矣,即蜀王开明故治也。来敏《本蜀论》曰:荆人鄨令死,其尸随水上,荆人求之不得,令至汶山下,复生,起见望帝。望帝者,杜宇也,从天下。女子朱利,自江源出,为宇妻,遂王于蜀,号曰望帝;望帝立以为相。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,帝使令凿巫峡通水,蜀得陆处。望帝自以德不若,遂以国禅,号曰开明。县南有峨盾山,有蒙水,即大渡水也。水发蒙溪,东南流与俄水合。水出徼外,径汶江道。吕忱曰:渽水出蜀。许慎以为俄水也。出蜀汶江徼外。从水,我声。南至南安,入大渡水。大渡水又东人江,故《山海经》曰蒙水出汉阳西,入江滠阳西。
又东南过道县北,若水、淹水合从西来注之。又东,渚水北流注之。
县本人居之。《地理风俗记》曰:夷中最仁,有仁道,故字从人。《秦纪》所谓僮之富者也。其邑,高后六年城之。汉武帝感相如之言,使县令南通道,费功无成,唐蒙南入,斩之,乃凿石开阁,以通南中。迄于建宁,二千余里,山道广丈余,深三四丈,其錾凿之迹犹存。王莽更曰治也,山多犹猢,似猴而短足,好游岩树,一腾百步,或三百丈,顺往倒返,乘空若飞。县有蜀王兵兰,其神作大难江中,崖峻阻险,不可芽凿,李冰乃积薪烧之,故其处悬岩,犹有五色焉。赤白照水玄黄,鱼从来,至此而止,言畏崖屿不更上也。《益部耆旧传》曰:张真妻,黄氏女也,名帛。真乘船覆没,求尸不得。帛至没处滩头,仰天而叹,遂自沉渊。积十四日,帛持真手于滩下出。时人为说曰:符有先络,道有张帛者也。江水又与符黑水合,水出宁州南广郡南广县。县故犍为之属县也,汉武帝太初元年置,刘禅延熙中分以为郡。导源汾关山,北流,有大涉水注之。水出南广县,北流注符黑水,又北径道入江,谓之南广口。渚水则未闻也。
又东过江阳县南,洛水从三危山,东过广魏洛县南,东南注之。洛水出洛县漳山,亦言出梓潼县柏山。《山海经》曰:三危在燉煌南,与岷山相接,山南带黑水。又《山海经》不言洛水所导。《经》曰出三危山,所未详。常璩云:李冰导洛通山水,流发瀑口,径什邡县。汉高帝六年,封雍齿为侯国,王莽更名曰美信也。洛水又南径洛县故城南,广汉郡治也。汉高祖之为汉王也,发巴渝之士,北定三秦。六年,乃分巴蜀,置广汉郡于乘乡。王莽之就都,县曰吾雒也。汉安帝永初二年,移治涪城,后治洛县。先是洛县城南,每阴雨常有哭声,闻于府中。积数十年,沛国陈宠为守,以乱世多死亡,暴骸不葬故也。乃悉收葬之,哭声遂绝。刘备自将攻洛,庞士元中流矢死于此。益州旧以蜀郡、广汉、健为为三蜀。土地沃美、人士隽乂,一州称望。县有沈乡,去江七里,姜士游之所居。诗至孝,母好饮江水,嗜鱼脍,常以鸡鸣溯流汲江。子坐取水溺死,妇恐姑知,称托游学,冬夏衣服,实投江流。于是至孝上通,涌泉出其舍侧,而有江之甘焉。诗有田滨江泽卤,泉流所溉,尽为沃野。又涌泉之中,旦旦常出鲤鱼一双以膳焉,可谓孝悌发于方寸,徽美著于无穷者也。洛水又南径新都县,蜀有三都,谓成都、广都,此其一焉。与绵水合。水西出绵竹县,又与湔水合,亦谓之郫江也,又言是涪水。吕忱曰:一曰湔。然此二水俱与洛会矣。又径犍为牛鞞县为牛鞞水。昔罗尚乘牛鞞水,东征李雄,谓此水也。县以汉武帝元封二年置。又东径资中县,又径汉安县,谓之绵水也。自上诸县,咸以溉灌,故语曰:绵洛为没沃也。绵水至江阳县方山下入江,谓之绵水口,亦曰中水。江阳县枕带双流,据江、洛会也。汉景帝六年封赵相苏嘉为侯国,江阳郡治也。故犍为枝江都尉,建安十八年刘璋立。江中有大阙、小阙焉。季春之月,则黄龙堆没,阙乃平也。昔世祖微时,过江阳县,有一子。望气者言江阳有贵儿象,王莽求之,而獠杀之。后世祖怨,为子立祠于县,谪其民罚布数世。扬雄《琴清英》曰:尹吉甫子伯奇至孝,后母谮之,自投江中。衣苔带藻,忽梦见水仙赐其美药,思惟养亲,扬声悲歌。船人闻之而学之。吉甫闻船人之声,疑似伯奇,援琴作《子安之操》。江水径汉安县北。县虽迫山川,土地特美,蚕桑鱼盐家有焉。江水东径樊石滩,又径大附滩,频历二险也。
又东过符县北邪,东南鰼部水从符关东北注之。
县故巴夷之地也。汉武帝建元六年,以唐蒙为中郎将,从万人出巴符关者也,元鼎二年立,王莽之符信矣。县治安乐水会,水源南通宁州平夷郡鄨县,北径安乐县界之东,又径符县下,北入江。县长赵祉遣吏先尼和,以永建元年十二月诣巴郡,没死成湍滩,予贤求丧不得。女络,年二十五岁,有二子,五岁以还。至二年二月十五日,尚不得丧、络乃乘小船,至父没处,哀哭自沉。见梦告贤曰:至二十一日,与父俱出。至日,父子果浮出江上。郡、县上言,为之立碑,以旌孝诚也。其鰼部之水,所未闻矣,或是水之殊目,非所究也。
又东北至巴郡江州县东,强水、涪水、汉水、白水、宕渠水五水合,南流注之。
强水即羌水也。宕渠水即潜水、渝水矣。巴水出晋昌郡宣汉县已岭山,郡隶梁州,晋太康中立,治汉中。县南去郡八百余里,故蜀巴渠。西南流历巴中,径巴郡故城南,李严所筑大城北,西南入江。庾仲雍所谓江州县对二水口,右则涪内水,左则蜀外水、即是水也。江州县,故巴子之都也。《春秋》桓公九年,巴子使韩服告楚,请与邓好是也。及七国称王,巴亦王焉。秦惠王遣张仪等救苴侯于巴,仪贪巴、苴之富,因执其王以归,而置巴郡焉,治江州。汉献帝初平元年,分巴为三郡,于江州则永宁郡治也。至建安六年,刘璋纳蹇胤之讼,复为巴郡,以严颜为守。颜见先主入蜀,叹曰:独坐穷山,放虎自卫。此即拊心处也。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,北府城是也。后乃徙南城。刘备初以江夏费观为太守,领江州都督。后都护李严,更城周十六里,造苍龙、白虎门,求以五郡为巴州治,丞相诸葛亮不许,竟不果。地势侧险,皆重屋累居,数有火害,又不相容、结舫水居者五百余家,承二江之会,夏水增盛,坏散颠没,死者无数。县有官橘、官荔枝园,夏至则熟。二千石常设厨膳,命士大夫共会树下食之。县北有稻田,出御米也。县下又有清水穴,巴人以此水为粉,则皜曜鲜芳,贡粉京师,因名粉水,故世谓之为江州堕林粉。粉水亦谓之为粒水矣。江之北岸,有涂山,南有夏禹庙、涂君祠,庙铭存焉。常璩、庾仲雍并言禹娶于此。余案群书,咸言禹娶在寿春当涂,不于此也。又东至枳县西,延江水从牂柯郡北流西屈注之。
江水东径阳关巴子梁,江之两岸,犹有梁处,巴之三关,斯为一也。延熙中,蜀车骑将军邓芝为江州都督,治此。江水又东,右径黄葛峡,山高险,全无人居。江水又左径明月峡,东至梨乡,历鸡鸣峡。江之南岸有枳县治。《华阳记》曰:枳县在江州巴郡东四百里,治涪陵水会。庾仲雍所谓有别江出武陵者也。水乃延江之枝津,分水北注,径涪陵入江,故亦云涪陵水也。其水南导武陵郡,昔司马错溯舟此水,取楚黔中地。延熙中,邓芝伐徐巨射玄猿于是县。猿自拔矢,卷木叶塞射创。芝叹曰:伤物之生,吾其死矣。江水又东径涪陵故郡北,后乃并巴郡,遂罢省。江水又东径文阳滩,滩险难上。江水又东径汉平县二百余里,左自涪陵东出百余里,而届于黄石,东为桐柱滩。又径东望峡,东历平都,峡对丰民洲,旧巴子别都也。《华阳记》曰:巴子虽都江州,又治平都。即此处也。有平都县,为巴郡之隶邑矣。县有天师治,兼建佛寺,甚清灵。县有市肆,四日一会。江水右径虎须滩,滩水广大,夏断行旅。江水又东径临江县南,王莽之监江县也。《华阳记》曰:县在枳东四百里,东接胸忍。县有盐官。自县北入盐井溪,有盐井营户。溪水沿汪江。江水又东得黄华水口,江浦也,左径石城南。庾仲雍曰:临江至石城黄华口一百里。又东至平洲,洲上多居民。又东径壤涂而历和滩。又东径界坛,是地巴东之西界,益州之东境,故得是名也。
又东过鱼复县南,夷水出焉。
江水又东,右得将龟溪口。《华阳记》曰:朐忍县出灵龟,咸熙元年,献龟于相府,言出自此溪也。江水又东,会南、北集渠,南水出涪陵县界,谓之阳溪。北流径巴东郡之南浦侨县西。溪硖侧,盐井三口,相去各数十步,以木为桶,径五尺,修煮不绝。溪水北流注于江,谓之南集渠口,亦曰于阳溪口。北水出新浦县北高梁山分溪。南流径其县西,又南百里,至朐忍县,南入于江,谓之北集渠口,别名班口,又曰分水口,朐忍尉治此。江水又东,右径汜溪口,盖江汜决入也。江水又东,径石龙而至于博阳二村之间,有盘石,广四百丈,长六里,阻塞江川,夏没冬出,基亘通诸。又东径羊肠虎臂滩。杨亮为益州,至此舟覆,惩其波澜,蜀人至今犹名之为使君滩。江水又东,彭水注之。水出已渠郡獠中,东南流径汉丰县东,清水注之。水源出西北巴渠县东北巴岭南獠中,即巴渠水也。西南流至其县,又西入峡,檀井溪水出焉。又西出峡,至汉丰县东而西注彭溪,谓之清水口。彭溪水又南,径朐忍县西六十里,南流注于江,谓之彭溪口。江水又东,右径朐忍县故城南。常璩曰:县在巴东郡西二百九十里,县治故城,跨其山阪,南临大江。江之南岸有方山,山形方峭,枕侧江濆。江水又东径瞿巫滩,即下瞿滩也,又谓之博望摊。左则汤溪水注之,水源出县北六百余里上庸界,南流历县,翼带盐井一百所,巴川资以自给。粒大者,方寸,中央隆起,形如张伞,故因名之曰伞子盐。有不成者,形亦必方,异于常盐矣。王隐《晋书地道记》曰:人汤口四十三里,有石,煮以为盐。石大者如升,小者如拳,煮之,水竭盐成,盖蜀火井之伦,水火相得乃佳矣。汤水下与檀溪水合,水上承巴渠水,南历檀井溪,谓之檀井水。下入汤水。汤水又南人于江,名曰汤口。江水又径东阳滩。江上有破石,故亦通谓之破石滩,苟延光没处也。常璩曰:水道有东阳、下瞿数滩,山有大小石城势,灵寿木及橘圃也。故《地理志》曰:县有橘官,有民市。江水又径鱼复县之故陵,旧郡治故陵溪西二里故陵村,溪即永谷也。地多木瓜树,有子大如,白黄,实甚芬香,《尔雅》之所谓楙也。江水又东为落牛滩,径故陵北。江侧有六大坟。庾仲雍曰:楚都丹阳所葬,亦犹枳之已陵矣,故以故陵为名也,有鱼复尉,戍此,江之左岸有巴乡村,村人善酿,故俗称巴乡清,郡出名酒。村侧有溪,溪中多灵寿木。中有鱼,其头似羊,丰肉少骨,美于余鱼。溪水伏流径平头山,内通南浦故县陂湖。其地平旷,有湖泽,中有菱芡鲫雁,不异外江,凡此等物,皆人峡所无,地密恶蛮,不可轻至。江水又东,右径夜清而东历朝阳道口,有县治,治下有市,十日一会。江水又东,左径新市里南,常璩曰:巴旧立市于江上,今新市里是也。江水又东,右合阳元水,水出阳口县西南,高阳山东,东北流径其县南,东北流,丙水注之。水发县东南柏枝山,山下有丙穴,穴方数丈,中有嘉鱼,常以春末游诸,冬初入穴,抑亦褒汉丙穴之类也。其水北流入高阳溪。溪水又东北流,注于江,谓之阳元口。江水又东径南乡峡,东径永安宫南,刘备终于此,诸葛亮受遗处也。其间平地可二十许里,江山迥阔,入峡所无。城周十余里,背山面江,颓塘四毁,荆棘成林,左右民居多星其中。江水又东径诸葛亮图垒南,石债平旷,望兼川陆,有亮所造八阵图,东跨故垒,皆累细石为之。自垒西去,聚石八行,行间相去二丈,因曰:八阵既成,自今行师庶不覆败。皆图兵势行藏之权,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。今夏水漂荡,岁月消损,高处可二三尺,下处磨灭殆尽。江水又东径赤岬城西,是公孙述所造,因山据势,周回七里一百四十步,东高二百丈,西北高千丈,南连基白帝山,甚高大,不生树木。其石悉赤。土人云,如人袒胛,故谓之赤岬山。《淮南子》曰:徬徨于山岬之旁。《注》曰:岬,山胁也。郭仲产曰:斯名将因此而兴矣。江水又东径鱼复县故城南,故鱼国也。《春秋左传》文公十六年。庸与群蛮叛,楚庄王代之,七遇皆北,惟裨、鯈、鱼人逐之是也。《地理志》江关都尉治。公孙述名之为白帝,取其王色。蜀章武二年,刘备为吴所破,改白帝为永安,巴东郡治也。汉献帝兴平元年,分巴为二郡,以鱼复为故陵郡。蹇胤诉刘璋,改为巴东郡,治白帝山,城周回二百八十步,北缘马岭,接赤岬山,其间平处,南北相去八十五丈,东西七十丈,又东傍东瀼溪,即以为隍。西南临大江,窥之眩目。惟马岭小差委迤。犹斩山为路,羊肠数四,然后得上。益州刺史鲍陋镇此,为谯道福所围,城里无泉,乃南开水门,凿石为函道,上施木天公,直下至江中,有似猿臂相牵,引汲然后得水。水门之西,江中有孤石,为淫顶石,冬出水二十余丈,夏则没。亦有裁出处矣。县有夷溪,即佷山清江也。《经》所谓夷水出焉。江水又东径广溪峡,斯乃三峡之首也。其间三十里,颓岩倚木,厥势殆交。北岸山上有神渊,渊北有白盐崖,高可千余丈,俯临神渊。土人见其高白,故因名之。天旱,燃木岸上,推其灰烬,下秽渊中,寻即降雨。常璩曰:县有山泽水神,旱时鸣鼓请雨,则必应嘉泽。《蜀都赋》所谓应鸣鼓而兴雨也。峡中有瞿塘、黄龛二滩,夏水回复,沿溯所忌。瞿塘滩上有神庙,尤至灵验。刺史二千石径过,皆不得鸣角伐鼓。商旅上水,恐触石有声,乃以布裹篙足。今则不能尔,犹飨荐不辍。此峡多猿,猿不生北岸,非惟一处,或有取之,放著北山中,初不闻声,将同狢兽渡汶而不生矣。其峡,盖自昔禹凿以通江,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,夏后疏凿者。
译文及注释
眠山在蜀郡氏道县,大江就发源在这里,往东南流过县北。
崛山就是渎山,水叫渎水,又叫坟阜山,远在边境以外,江水就发源在那里。《 益州记》 说:大江的源泉:按现今所知,开头是从羊膊岭下流出。水沿山崖散开,涓涓细流多以百计,浅得几乎连酒杯也浮不起。水向东南流泻百余里,到达白马岭,经过天彭阙, 又叫天彭谷。秦昭王派李冰当蜀郡太守,李冰见氏道县有天彭山,两山相对;形状如门,称为天彭门,又叫天彭阙。江水从这里起,上流十分细弱,所谓发源时只能浮起酒杯,就指这里。汉元延年间(前12 一9 ) ,崛山崩塌,堵塞了江水,以致江水三日不流。扬雄作赋,在《 反离骚》 中说:从眠山投入江流之中,以吊屈原,名为《 反骚》 。江水从天彭网东经坟关,又流过氏道县北面。汉武帝元鼎六年(前111 ) ,划蜀郡北部设置坟山郡,以管辖该县。氏道县原是秦始皇所置,后来改为升迁县。《 益州记》 说:江水从白马岭萦纤流奔二十余里,到龙涸;又八十里,到蚕陵县;又南下六十里,到石镜;又六十余里到北部都尉治,江宽才有百余步。江水又西流一百二十余里,到达泪坟山郡时,宽度才有两百余步;又向西南奔流了一百八十里,到湿坂,江才稍大了一点。所以有了它的精气,井泉就水脉潜通,闪闪生辉,大江、汉水,灵光照耀。《 河图括地象》 说:眠山的精气,上升成为井泉的水脉,帝王因其会合而昌盛,神明赖以为人类造福。所以《 尚书》 说:眠山是江水所出处。泉流既深且远,流量之大,在四渎之中首屈一指。《 广雅》 说:江,就是贡的意思。《 风俗通》 说:江里出产稀珍之物,可以朝贡。《 释名》 说:江,就是共的意思,小水流进江中,因而是诸水所公共的。东北一百四十里有睐山,是中江的发源地;中江东流,注入大江。蛛山就是邓蛛山,在汉嘉郡严道县,又名新道南山,有九折坂,夏天都会结冰,冬天更是酷寒,是王阳勒马的地方。平恒说:这就是中江的发源地。郭景纯《 江赋》 说:在据山、睐山流奔着两条江。又东流一百五十里,有崛山,北江发源于此,东流注入大江。《 山海经》 说:蟾山是江水的发源地,往东注入大江。江中怪蛇很多。江水又流经汉江道,汝水发源于边境外婿山西边的玉轮坂下,先往南流,然后往东流经该县,往东注入大江。所以苏代对楚王说:蜀地的军队在汉水上船,趁着夏季水涨下江,五日就能到楚国邹都• 。他说的就是这条水。又有渝水注入。渝水发源于绵瘾道― 也叫绵旎县― 玉垒山。吕忱说:渝水又叫半洗水,流注入江。江水东流,又分出沱江,是开明所凿;就是郭景纯所说的,玉垒可作为东流分水的标志。绵瘾县是坟山郡的治所,是刘备所置,有竹索桥可以渡江。江水又往东流经都安县,县里有桃关和汉武帝祠,李冰在这里造了一条大堰,截住江流。堰坝左右两边都有出水口,称为渝绷。大江流入郸江、捡江,以便通航。《 益州记》 说:大江流到都安,在右边筑堰堵水,在左边造堤控流,江的干流于是就移到东边,位于郸江右面。利用山势滑放竹木入江,不费力气就可以运到;水还可以灌溉诸郡。李冰又凿穿羊摩江和灌江,在西边玉女房下的白沙邮,造了三个石人,立在水中,以镇伏江神。枯水时不露脚,涨水时不没肩。因而蜀人天旱时可用来灌溉,多雨时不堵塞水流。所以《 益州记》 说:水旱都任人安排,饥荒绝迹,沃野千里,因此世人把它号称陆海,又叫天府。邮亭就在堰上,民间称此堰为都安大堰,也叫渝堰,又称金堤。左思《 蜀都赋》 说:向西越过金堤,即指此堤。诸葛亮北征时,将此堰视为农业的命脉,国家赖以给养。他征召了一千二百名兵丁负责护堰,并设堰官。益州刺史皇甫晏来到都安,屯兵于观坂。从事何旅说:现在扎营的地方名叫观坂,上观下反,是不祥的征兆。皇甫晏不听他的话,果然被牙门张和所杀。江水又往东流经临邓县,就是王莽的监邓。县里有火井、、盐水,黑夜时分,就会升起一片火光。江水又流经江原县,王莽改名为邓原。都江水就发源在那里。江水又往东北流经郸县境。县里有个叫姚精的人,夷人叛乱,把他杀了,两个女儿也被掳去。姑娘们托梦给她们的哥哥,明天她们将投江自尽,尸体后天当可漂到,叫他等候着。果然他在江水中捞到两个姑娘的尸体,就和梦中所说的一样。郡县都放表这件异事。江水又往东流经成都县,该县设置于汉武帝元鼎二年(前115 )。县里有两条江,都流经郡城下面,所以扬子云《 蜀都赋》 说:两江从前面穿过。《 风俗通》 说:秦昭王派李冰去当蜀郡太守,在成都开凿了两条河渠,可以灌溉百顷田亩。江神每年需要两个小姑娘做妻子,李冰把自己的女儿送去与江神成亲,直入神祠,向神劝酒。但江神不饮,酒杯里只泛起一丝丝波纹。李冰厉声斥责,于是忽然不见了。好久,江岸旁有两牛相斗。一会儿,李冰回来了,满身大汗,对下属说:我斗得精疲力竭了,你们该帮我一下。南面那头牛腰间纯白色,那就是我的缭带。于是主簿刺杀了北面那头牛,江神于是就死了。蜀人敬佩他的胆略和果决,因而把身强力壮的孩子都称为冰儿。秦惠王二十七年,派张仪和司马错等人去灭蜀,设置了蜀郡;王莽改名为导江。张仪按咸阳的格局修筑了成都城。晋太康年间(280 ? 289 ) ,蜀郡立为王国,改为成都内史,是益州刺史的治所。《 地理风俗记》 说:华阳黑水一带属梁州地区。汉武帝元朔二年(前127 )把梁州改为益州,因为新开发了键为、胖柯、越锡三地,州郡的疆域更加(益)辽阔了,所以称为益州。开始时治所在广汉的锥县,以后才迁到这里来。所以李固《 与弟圈书》 说:我今年五十七岁,鬓发都白了。正像人们所说的:有了安身之所就去游历,心满意足了就离开。我周游天下,只是还没有看到过益州。从前严夫子常说:经有五部,已读过四部,州有九个,已游过八个。我是很想能像这位先生一样。当初张仪筑城时,取土的地方离城十里,后来就用来养鱼;这就是现在的万顷池。城北有龙堤池,城东有千秋池,城西有柳池,西北有天井池,都有水渠相通,冬夏不涸。西南两江上有七座桥梁。‘郸江上通西门的叫冲治桥。西南在石牛门的叫市桥,吴汉入蜀时,从广都派遣了一支轻骑兵先去烧了它;桥下的水潭叫石犀渊。从前李冰造了五头石犀,用以镇压水妖。他通过石犀在南江开了一条渠道,把那地方叫犀牛里。后来又把两头犀牛移掉;一头移到府城市场的市桥门,一头就沉在渊里。在大城南门的叫江桥。在桥南的是万里桥。向西走是夷星桥。下面是窄桥。南岸路东有一所学堂。起初,文翁当蜀郡太守,创立讲堂,又在南城修筑石室。永初(107 一113 )以后,学堂失火焚毁,后任太守又增加了两所石室。后来州衙门侵占郡学基址,就把郡学移到夷星桥南岸的路东去。路西有城,就是旧时的锦官城。据说织锦工人织成锦缎后,在江水里洗灌,锦缎就色泽鲜艳;如在别的江河里洗灌,锦缎就会褪色,于是取名为锦里。蜀郡有回复水,水里的江神曾溺死人。文翁做了太守后,立祠奉祀,为神斟酒劝饮而神不饮尽,文翁拔剑刺他,江神就不再害人了。江水往东流经广都县。广都县置于汉武帝元朔二年(前127 ) ,就是王莽的就都亭。李冰能察看水脉,他开凿了县里的盐井。江西有望川原,开凿山岩引水流过。蓄积在破塘里,所以人民生活所需的物产非常丰富。这就是南江。江水又从冲治桥北转,有桥叫长升桥。城北十里,叫升仙桥,有送客观。司马相如将去长安时,在门上题字说:我不乘高车驯马,决不从你下面走过!后来到了邓蜀,果然如愿以偿。李冰沿江造了七座桥,与天上的北斗七星相对应,所以世祖对吴汉说:部署军队应当选在连成七星的七座桥梁之间。吴汉从广都乘胜进逼成都,和他的副将刘尚南北相呼应,隔江在两岸建立军营,其间以浮桥相连。公孙述派遣谢丰在市桥逞兵,迁回到吴汉背后攻破他的阵地,吴汉落马跌入水中,幸而拉着马尾又得以出水。他进入军营,命令部将连夜偷偷渡江,向刘尚靠拢,合兵进攻谢丰,终于在江水南岸杀了他。大江北岸,左边与繁田相对,文翁又凿通渝浪水来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的田亩。渝水又往东流到绵络,经五城边界到广都北岸,南流注入江水,汇流处叫五城水口。这就是北江。江水又往东流到南安,有璧玉津,所以左思说:向东越过玉津。
又往东南流过键为郡武阳县,青衣水、沫水从西南流来,汇合后注人江水。
武阳县就是旧时的大夜郎国,汉武帝建元六年(前135 )开拓了那个地区,设置了郡县。太初四年(前101 ) ,益州刺史任安筑武阳城,王莽改名,郡称西顺,县名敢成;光武帝称为士大夫郡,有都江流入。都江发源于江原县,上流承接大江,往东南流到武阳县,注入江水。武阳县下流的江上,江面宽一里半,原有大桥,叫安汉桥。江水盛大,年年被冲毁,百姓苦于修桥。后来太守李严在天社山开山,找了另一条过江通道,此桥也就被废弃了。武阳县有赤水,流注入江。建安二十四年(2 19 ) ,此水出现黄龙,接连九日方才离去。县里在江上造了一条大堰,开了六处水门,以灌溉郡内的田亩。北山就是从前王乔升仙的地方。江水又与李冰疏导的文井江汇合。文井江从作道与檬溪分水,到蜀郡临邓县与布仆水汇合。布仆水发源于边境外成都西边的沈黎郡。汉武帝元封四年(前107 )以蜀郡西部的邓花设置沈黎郡,管辖旋牛道;天汉四年(前97 ) ,在邓蛛山设置都尉,掌管外羌。从蜀郡西行经过邓作,道路极险,有弄栋八渡的难关,有扬母栈道的险阻。布仆水来自县西的布仆,分为两条。一条往东流经临邓县,注入文井水。文井水又往东流经江原县。县城濒文井江,江上有常氏堤,长四十里。还有个朱亭,亭南有青城山,山上有稻谷,山下有蹲鸥― 就是芋奶,所谓山下有蹲鸥,到老都不饥,这就是卓氏之所以乐于远道迁徙的缘故。文井江又往东流,到武阳县天社山下注入江水。另一条往南流经越斟邓郡都县西面,向东南流到云南郡青岭县注入仆水。云南郡本来是云川的地方,置于蜀建兴三年(225 )。仆水又往南流,经过永昌郡邪龙县,与贪水汇合。贪水发源于青岭县,上流承接青岭水,流经叶榆县,然后往东南流,到邪龙注入仆水。仆水又流经宁州建宁郡。宁州原来是床降都督驻兵的地方,所以南方人称为屯下,刘禅建兴三年(225 ) ,分益州郡而设置。仆水流经双柏县,汇合了即水。即水发源于秦减县牛兰山,往南流到双柏县,往东注入仆水。仆水又往东流,到来唯县注入劳水。劳水发源于边境外,往东流经来唯县与仆水汇合。仆水往东流到交州交趾郡卷冷县,往南流入大海。江水从武阳往东流到彭亡聚。从前岑彭与吴汉溯江进入蜀境,队伍在这里住宿。他听到这个地名感到很讨厌,但当时天色已晚,也就没有转移营地,于是就被刺客暗杀。这段江流称为平模水,也叫外水。这里有个彭家,据说就是彭祖的坟。江水又往东南流,经过南安县,西面有个熊耳峡,连绵不断的峰峦,比邻相接的山岭,似乎在竞相比险争高。汉河平年间(前28 一前25 ) ,发生地震山崩,江水倒流。有个急滩,名叫垒低,又叫盐溉,是李冰把它凿平的。南安县的治所在青衣江汇流处,夹在二水之间,这里也就是蜀王开明原来的治所。来敏《 本蜀论》 说:荆人瞥令死后,尸体随水漂向上流。因此荆人找不到他。瞥令漂到汉山下面却复活了,他起来去见望帝,望帝就任命他为宰相。望帝就是杜宇,他是从天上落下来的。有个叫朱利的姑娘,从江水的源头出来,做了杜宇的妻子。于是杜宇就在蜀称王,号称望帝。当时因巫山山峡太窄,蜀水不能畅通,望帝派瞥令去开凿巫峡,以疏通水流,于是蜀人才得以在陆地上居处。望帝自以为恩德比不上他,就让国给他,号为开明。南安县南有峨眉山,有嚎水,就是大渡水。檬水源出壕溪,往东南流,与俄水汇合。俄水源出边境以外,流经泣江道。吕忱说:澈水发源于蜀。许慎认为所谓澈水就是俄水,发源于蜀坟江的边境以外。俄字偏旁从水,读作我。俄水南流到南安,注入大渡水;大渡水又往东流,注入江水。所以《 山海经》 说:嚎水发源于汉阳西,在摄阳西边流入江。
又往东南流过英道县北边,若水、淹水汇合西来注人。又东流,者水北流注人。
焚道县原是夔人的居地。《 地理风俗记》 说:焚人在夷人中最仁,有仁爱之风,所以焚字偏旁从人;《 秦记》 也说:多焚人憧仆。焚道县在高后六年(前182 )筑城。汉武帝听了司马相如的话,派遣县令开路南通焚道,但枉费人力,没有开成。唐蒙去南方把他杀了,于是凿石开辟栈道,以通南中,直到建宁为止;其间二千余里的山路,宽一丈有余,深三四丈,凿痕都还存在。王莽改名,称为英治。山中多犹瑚,形状像猴子,但脚稍短,喜欢在岩头和树上• 嬉戏,一跳远达百步,甚至三百丈,凌空上下往返,像飞一般矫捷。焚道县有蜀王兵营的栅栏,山神大肆作祟,江中崖壁险阻,无法开凿。于是李冰堆柴去烧,所以那里的悬崖还留有斑斓的色彩,或红或白,映着江水;黄黑相间的鱼从焚道游来,到这里就停下了,据说是害怕崖壁和险礁,不敢再向上游了。《 益都眷旧传》 说:张真寿是黄家女儿,名帛。张真乘船覆没,找不到尸体。黄帛到沉船处的滩头,仰天长叹,投水沉入深渊。十四日后,黄帛抓着张真的手在滩下浮上来。当时人们有句谚语说:符有先络,焚道有张帛。江水又与符黑水汇合。符黑水源出宁州南广郡南广县。南广县原是键为郡的属县,置于汉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 ) ,到刘禅延熙年间(238 一257 )分设为郡。符黑水发源于汾关山,往北流,有大涉水注入。大涉水源出南广县,往北流,注入符黑水;又往北经夔道入江,汇流处叫南广口。诸水却没有听说过。又往东流过江阳县南边,洛水从三危山往东流过广魏郡洛县南面,往东南注人。
洛水发源于洛县漳山,也有人说发源于梓渲县柏山。《 山海经》 说:三危在敦煌南,与婿山相连接,黑水在山南流过。此外,《 山海经》 不提洛水发源地,而《 水经》 则说洛水发源于三危山,不知有何根据。常壕说:李冰导洛水流过山间,水从瀑口出发,流经什郊县。汉高帝六年(前201 ) ,将这地方封给雍齿,立为侯国。王莽改名美信。洛水又往南流经洛县老城南边,这是广汉郡的治所。汉高祖立为汉王,派巴渝兵士北征平定三秦,六年(前201 ) , 才从巴蜀三郡划地,在乘乡设置广汉郡。乘乡就是王莽的就都,县名吾锥。汉安帝永初二年(108 ) ,把治所迁到涪城,以后又设在洛县。先前洛县城南,每逢阴雨,衙门中常常听到哭声,接连数十年之久。沛国陈宠当太守,认为这是因为乱世死人很多,尸骨暴露于野外不得安葬之故,于是就全给收葬了,哭声于是也断绝了。刘备亲自率兵攻洛,庞士元被流矢射中,死在这里。益州旧时把蜀郡、广汉、键为称为三蜀,土地肥沃,士人才智出众,在一州之中负有声望。县里有个沈乡,离江七里,是姜士游(名诗)的住处。姜诗的母亲喜欢喝江水,吃薄鱼片;他十分孝敬母亲,常常听到鸡啼就早起到上流去汲水。他的儿子姜坐打水时失足淹死,妻子怕婆婆知道悲痛,就瞒着她说出外读书去了;每年冬夏给他缝衣,实际上却投到江里。他们这种极顶的孝心感动了上天,于是在他们屋边从地下涌出泉水,和江水一样甘例。姜诗有田坐落在江边,是低洼盐碱地,但经此泉浇灌后,就成为一片沃野。此外,涌泉之中天天常有一对鲤鱼出现,以供食用。这真可说是孝敬之情发自心灵深处,美德的典范百世流芳了。洛水继续南流,经过新都县。蜀有三都:指成都、广都,新都也是其中之一。洛水与发源西边绵竹县的绵水汇合,又与渝水汇合。渝水也叫娜江,又称涪水。吕忱说:又叫渝水。那么二水都与洛水相汇合了。洛水又流经键为郡牛鞠县,称为牛斡水。从前罗尚乘牛稗水东征李雄,说的就是此水。牛斡县置于汉武帝元封二年(前109 )。牛斡水又往东流经资中县,又流经汉安县,称为绵水。以上各县都利用这条水来灌溉。所以俗话说:绵、洛可以淹灌。绵水又称中水,到江阳县方山脚下入江,汇流处叫绵水口。江阳县濒二江,位于江水和洛水的汇流处。汉景帝六年(前151 ) ,将这地方封赵国宰相苏嘉,立为侯国,是江阳郡的治所。旧时的键为枝江都尉,是建安十八年(213 )刘璋所设。江中有大网和小网,暮春时节水涨,黄龙堆淹没,二网也就平了。从前世祖寒微时候,经过江阳县。他有个儿子,因为望气者说江阳有出贵儿的气象,王莽派人去找那人,结果捕杀了他。后来世祖怨恨,在县城为他立祠,并谴责当地百姓,接连几代要他们罚布。扬雄《 琴清英》 说:尹吉甫的儿子伯奇极其孝顺,因受后母诬陷而投江,身上缠满了青苔和水草。他忽然梦见水仙赠送良药,心中想拿回去奉养父母,于是就高声唱起悲歌来,船夫听到,也学着唱。尹吉甫听到船夫的歌声,觉得很像伯奇,就捧琴来弹了一曲《 子安之操》 。江水流经汉安县北。汉安县虽然处于江河和山陵之间,地势局促,但土壤特别肥沃,蚕桑鱼盐家家户户都有。江水往东流经樊石滩,又流经大附滩,接连经过两处险地。
又往东流过符县北邪东南,绍部水从符关往东北注人。
符县旧时属于麒爽的地域。汉武帝建元六年(前135 ) ,任唐蒙为中郎将,带了一万人出巴符关。符县设置于元鼎二年(前115 ) ,就是王莽的符信。县治在安乐水汇合处。安乐水的源头南通宁州平夷郡的鳖县,往北流经安乐县边界以东,又流经符县,往北注入江水。县官赵社派遣下属先尼和,于永建元年(126 )十二月去巴郡,在成湍滩覆舟淹死。他的儿子先贤找不到他的尸体。女儿先络二十五岁,有两个儿子,都还不到五岁。到二年二月十五日,仍没有找到尸体。于是先络就乘小船到父亲溺死的地方悲哭,自己也投水了,并托梦先贤说:到二十一日我会和父亲一起出来的。到了那天,父女果然一起在江上浮出。郡县上报,为她立碑,以表扬她的孝心。至于绍部水,却没有听到过,也许是水的别名吧,不过我没有研究过。
又往东北流到巴郡江州县东边,强水、涪水、汉水、白水、宕渠水五水相汇合,南流注人江水。
强水就是羌水;宕渠水就是潜水、渝水。巴水发源于晋昌郡宣汉县巴岭山。晋昌郡属梁州,置于晋太康年间(280 一289 ) ,州治在汉中。宣汉县南距巴郡八百余里,原属巴渠郡。巴水往西南流过巴中,又经巴郡老城以南、李严所筑的大城以北,往西南注入江水。庚仲雍说:江州县与两处水口相望,右边是涪内水,左边是蜀外水,说的就是这条水。江州县昔时是巴子的都邑。《 春秋》 :桓公九年(前703 ) ,巴子遣韩服规劝楚国,请他们与邓修好。到了七国称王时,巴也称王了。秦惠王派遣张仪等去巴援救直侯,张仪贪巴、直的财富,于是就俘了它们的国王回来,并在那里设置巴郡,以江州为郡治。汉献帝初平元年(190 ) ,分巴郡为三郡,江州则是永宁郡的治所。到了建安六年(201 ) ,刘璋接受赛允的意见,又恢复了巴郡,派严颜去做太守。严颜见先主入蜀,叹道:独坐在深山里,放虎出来保卫自己,在这里有一天该要褪胸顿足,痛悔无及了!汉时郡治是江州,就是巴水北岸的北府城,以后才迁到南城。刘备起初派江夏费观当太守,兼任江州都督。后来都护李严改建城垣,周长十六里,建造了苍龙、白虎等城门,要求把五郡交给巴州管辖;但垂相诸葛亮不许,终于没有实现。江州地势倾斜而峻险,山坡建屋,都是层层相叠,因此火灾经常发生;人们又互不相容,造船住在水上的五百余家。这里地处两江的汇合处,夏季江水猛涨,船只被冲毁沉没,淹死的人不计其数。县里有官府的桔园和荔枝园,到了夏天,果实成熟,太守常常备了饭菜,招士大夫到树下来会聚同食。县北有稻田,出产专供皇室食用的稻米。县内又有清水穴,巴人用这洞穴里的水来磨粉,磨出的粉洁白照眼,鲜美芳香,用以进贡京城,因名此水为粉水。所以人们把这种粉叫做江州堕林粉,粉水又叫粒水了。江水北岸有涂山,南岸有夏禹庙、涂君祠,庙铭还在。常壕、庚仲雍都说禹就是在这里娶妻的。我查过许多书,都说禹在寿春当涂娶妻,不是在这里。
又往东流到积县西边,延江水从样柯郡北流,向西转弯注人。江水往东流,经过阳关巴子梁。江的两岸现在还有桥梁遗址,是巴郡三关之一。延熙年间(238 ? 257 ) ,蜀国的车骑将军邓芝当江州都督,治所就在这里。江水继续往东流,右边流过黄葛峡。这里山峰又高又险,完全无人居住。江水左边又流过明月峡,往东流到梨乡,流过鸡鸣峡。江水南岸有积县治所。《 华阳记》 说:积县在江州巴郡东四百里,治所在涪陵水的汇流处;这就是庚仲雍说的:有支江自武陵分出。此水是延江的支派,分水北注,经涪陵入江,所以也叫涪陵水。此水导源于南方的武陵郡,从前司马错沿此江逆流而上,夺取了楚国的黔中地区。延熙年间,邓芝征讨徐巨,在积县射黑猿;黑猿自己拔掉箭,卷起树叶塞住伤口。邓芝叹道:残害动物的生命,我恐怕要死了!江水又往东流过旧涪陵郡北边,涪陵以后并入巴郡,于是撤废。江水又往东流过文阳滩;此滩水势险恶,上行十分困难。江水又继续往东流,经过汉平县二百余里,左边从涪陵东出百余里,流到黄石,东边是桐柱滩。又流经东望峡,东经平都。东望峡与丰民洲相望,昔时是巴子的陪都。《 华阳记》 说:巴子虽然建都于江州,但也以平都为治所,指的就是这地方。有平都县,是巴郡的属县,县里有天师治,还兼建佛寺,十分清幽灵验。还有个市场,每四日开市一次。江水右岸经流虎须滩,滩阔水大,夏季行旅断绝。江水又往东流经临江县南,这就是王莽的监江县。《 华阳记》 说:县在积东四百里,东与胸忍县接壤,驻有盐官。从县城往北进入盐井溪,有经营盐井的民户。溪水流注入江。江水又往东流到黄华水口― 这是个牛扼湖― 左边经石城南面。庚仲雍说:从临江到石城黄华口一百里。又往东流,到了平洲,洲上居民很多。又往东流,经过壤涂,流过和滩;又往东流,经过界坛― 这是巴东的西界,益州的东境,因有此名。
又往东流过鱼复县南边,夷水发源在这里。
江水继续往东流,右岸有将龟溪口。《 华阳记》 说:胸忍县出产灵龟。咸熙元年(264 ) ,有人到宰相府里献龟,说是此溪所出。江水又往东流,汇合了南集渠和北集渠。南水源出涪陵县界,称为阳溪,往北流经巴东郡的南浦侨县西边。溪流所经的山峡旁有盐井三口,相距各数十步,用直径五尺的大木桶来装,不停地煮盐。溪水往北流注入江水,汇流处称为南集渠口,又叫于阳溪口。北水源出新浦县北方高梁山的分溪,往南流经该县西边,又往南流了一百里,到了胸忍县,然后往南注入江水;汇流处称为北集渠口,别名班口,又叫分水口,胸忍尉的治所就在这里。江水又往东流,右边流经把溪口,是江水分流后重又注入处。江水又往东流经石龙,流到博阳二村之间。有块宽四百丈,长六里的巨石阻塞江流,夏季没入水中,冬季露出水面,基岩绵亘,与江心的洲诸相连。又往东流经羊肠虎臂滩。杨亮当益州刺史,到这里翻了船。蜀人苦于滩中波澜险恶,至今还把它叫做使君滩。江水又往东流,有彭水注入。彭水发源于巴渠郡撩中,往东南流经汉丰县东面,汇合了清水。清水发源于西北方巴渠县东北巴岭以南的撩中,就是巴渠水。此水往西南流到该县,又往西流进入山峡― 檀井溪水就发源在这里― 又西流出峡,到汉丰县东,往西注入彭溪,汇流处叫清水口。彭溪水又往南流,经过胸忍县西六十里,南流注入江水,汇流处叫彭溪口。江水又往东流,右边流经胸忍县老城南。常球说:胸忍县在巴东郡西二百九十里,县治就在老县城,坐落在山坡上,南濒大江;大江南岸有方山,山呈方形,十分陡峭,一侧濒江。江水又往东流,经过瞿巫滩,就是下瞿滩,又叫博望滩;左岸有汤溪水注入。汤溪水源出县北六百余里的上庸边界,往南流经县城,两岸有盐井一百余处,巴、川就靠这些盐井来自给。盐粒大的一寸见方,中央隆起,形状就像一把张开的伞。所以叫伞子盐。有的虽然不呈伞状,但也一定是方形的、和普通的盐不同。王隐《 晋书• 地道记》 说:从汤口进去四十三里,有石头可以煮出盐来。石头大的像升,小的像拳头,煮到水都干尽,盐也就结成了。这大概也是蜀地的天然气井一类,水火互相配合,才能煮出好盐来。汤水下流,与檀溪水汇合。檀溪水上流承接巴渠水,南流经檀井溪,叫檀井水,下流注入汤水。汤水又往南流,注入江水,汇流处叫汤口。江水又流经东阳滩。江中有一块破石,所以也通称为破石滩,就是苟延光淹死的地方。常壕说:水道中有东阳、下瞿等滩,山有大石城势和小石城势,有灵寿树和桔园。所以《 地理志》 说:县里有桔官,有民间市场。江水又流经毕县的故陵。老郡治在故陵溪西二里的故陵村• 故陵溪靠近永谷。当地木瓜很多,木瓜树结的果实大的像酒壶,呈黄白色,十分芳香,就是《 尔雅》 所谓林。江水又往东流,就是落牛滩;流经故陵北边,江边有六大坟。庚仲雍说:这是楚建都于丹阳时所葬,正像积的巴陵一样,所以用故陵作为地名,有鱼复尉驻守在这里。江水左岸有个巴乡村,村人善于酿酒,所以民间把那里酿的酒称为巴乡清。郡中出产名酒。• 村边有溪,溪里灵寿树很多;水中有鱼,鱼头像羊,肉多骨少,比别的鱼味更鲜美。溪水潜流经平头山底下,与旧南浦县的湖塘相通。这一带土地平旷,有湖泊沼泽,生长菱芡等水生植物,还有卿鱼和大雁,与外江没有两样;这些东西都是进峡之后所看不到的。这地方有很多凶恶的蛮人,不可轻率前去。江水又东流,右边流经夜清;又往东流过朝阳道口,这里有县治,县治下有市场,十日一次集市。江水又东流,左边流经新市里南。常壕说:先前巴地在江上立市,就是现今的新市里。江水又往东流,在右边汇合了阳元水。阳元水发源于阳口县西南的高阳山东边,往东北流经该县南,往东北流,有丙水注入。丙水发源于该县东南的柏枝山。山下有丙穴,洞宽数丈,洞中有嘉鱼,常常在暮春时节游到沙洲旁,初冬时进入洞内,或许也像褒汉、丙穴之类吧。丙水往北流,注入高阳溪,溪水又往东北流,注入江水,汇流处叫阳元口。江水继续往东流,经过南乡峡,东经永安宫南面。刘备就死在这里,这也是诸葛亮接受遗诏的地方。其间平地约二十余里,江山旷阔,是入峡后所没有的。城墙周长十余里,背后倚山,面前临江,四面都是废毁的城墙,荆棘成林,附近居民不少在其间垦种。江水又往东流,经过诸葛亮八阵图石堆南面。石滩平坦开阔,河流和田野一览无余。这里有诸葛亮所造的八阵图,向东跨越军营遗址,都用细石堆砌而成。从遗址向西,堆叠了八行石头,行距二丈,于是他说:八阵排成了,从今天起,用兵大概可以不致打败仗了吧!八阵图所表示的都是用兵虚虚实实,随机应变的战术,后世对兵法有高深研究的人也看不懂。现在因夏季大水的冲激,岁月的侵蚀消磨,高处还留下二三尺,低处差不多把痕迹都荡尽了。江水又往东流,经过赤呷城西面。公孙述依据山势筑成此城,周长七里一百四十步,东高二百丈,西北高达干丈;南面的城基则与白帝山相连。白帝山极其高大,山上不生树木,岩石都呈储红色。当地人说,此山就像一个人袒露着肩脚,所以叫赤脚山。《 淮南子》 说:仿徨在山呻旁边。《 注》 说:呷就聂山的胁下。郭仲产说:这个名称将因此而流行了。江水又往东流,经过鱼复县老城南面。鱼复县就是昔时的鱼国。《 春秋左传》 :文公十六年(前611 ) ,庸和郡蛮反叛,楚庄王出兵征讨,连打了七次败仗,实际上是裨、修、鱼各族人民把他们赶走的。据《 地理志》 载,这是江关都尉的治所,公孙述称它为白帝,是以在当地现形的白龙王取名的。蜀国章武二年(222 ) ,刘备被东吴打败,把白帝改名为永安,是巴东郡的治所。汉献帝兴平元年(194 ) ,把巴分为二郡,把鱼复立为故陵郡;赛清向刘璋建议改为巴东郡,治所是白帝城。城周长二百八十步,北面沿着马岭,与赤押山相接;山间平坦的地方,南北相距八十五丈,东西七十丈;东濒东攘溪,就作为护城河;西南俯临大江,下望令人头晕目眩。唯有马岭只是稍稍有点绵延曲折,但也凿山筑路,羊肠小道七转八弯,然后才能上去。益州刺史鲍陋镇守在这里,被谁道福所包围。城里没有水,于是在南面开了水门,在岩壁上凿出函道,上面装了木天公,一直放到江里,好像猴子手牵着手那样来汲水,方才弄到了水。水门西面,江中有一块孤石,就是淫预石;冬天露出水面二十余丈,夏天没在水下,也有只露出一点的地方。县里有夷溪,就是恨山的清江;《 水经》 里说夷水发源在这里,指的就是此水。江水继续往东流,经过广溪峡,这是三峡的上端。峡长三十里。其间惊险的危岩,斜出的树木,看来几乎两边要互相交接似的。北岸山上有神渊,渊北有白盐崖,高达千余丈,俯临神渊。当地人看到它又高又白,所以取了这个名字。天旱时在岸上焚烧树木,把灰烬推到深潭中,弄脏潭水,不久就会下雨。常壕说:县里有山泽水神,天旱时击鼓求雨,就一定应验,会有甘霖喜降。这就是《 蜀都赋》 所说的:一敲鼓就会下雨。峡中有瞿塘、黄完两处险滩,夏天-洪水激起旋涡,上滩下滩都要提心吊胆。瞿塘滩上有个神庙,尤其灵验,刺史二千石一级官员经过这里,都不可吹号打鼓。商旅上下水时,怕碰到石头发出声响,就用布包起撑竿的下端。现在虽不这样做了,但祭祀水神还是没有中断过。峡中猿猴很多,但北岸却没有猿猴― 这里不是仅指某一处。有人捕捉了猿猴放到北山去,却一点也听不到它的叫声了。也许就像貉那样,过了汶水就不能生存了。这条山峡大概是从前大禹开凿出来疏导江水的吧。郭景纯也说过,巴东山峡是夏禹王开凿,以疏通水流的。
参考资料:
1、佚名.是何年网.http://www.4hn.org/files/article/html/0/253/index.html?1736962906.067